第十四章、存在的合理性(1 / 4)

第十四章、存在的合理性

恩格斯揭示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并以“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为命题阐述了“合理内核”辩证法的基本思想。“合理内核”是黑格尔思想的核心,有别于儒家的“天理论”“理气论”思想。“天理论”“理气论”是逆来顺受的思想,有消极处理问题的心态,容易造成积怨,导致冲突暴发。

而黑格尔的“合理内核”思想正好相反,黑格尔认为存在是合理的,合理是现实的。这是从实际出发,用积极的态度去寻找最佳方案来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并消除矛盾冲突的思想。

并且黑格尔这种思想是对现实政治的深刻理解,从思想深处认识政治可以给众人带来惠及。人们要注重实现,不要无端抱怨现实,现实既然存在就有其存在的道理,存在就是正当合理的。这是对现实政治合乎理性的理解,但是朱熹的“理气论”就有超出政治实际的思想。

黑格尔认为凡是事物就有缺陷性,有缺陷就需要逐步改善,只有已经整体存在的,其余任何东西都是不完全的。不完整可以改变,用开放的心态改良它,使其合乎理性存在,最终造福众人。而不是指责,反对,打击,甚至冲击已经存在的事物。也不是忍气吞气,委曲求全的顺从。而是以求正的心态积极改造它,使其符合人的意愿,最终为人谋福祉。

黑格尔思想对现代西方人的影响深远,对西方政治体制影响深远。

而朱熹的“究天理,明人伦”思想促使古代中国王朝不理性的追求完美,并受顺应天理思想的影响,不是理性的解决矛盾,化解冲突,而是增加矛盾,激化问题,积累怨气,最终当怨气积压到一定的高点时,迎来的只会是激烈的冲突。

这就是古代中国王朝内部矛盾无法摆脱,不能消除,最终导致朝代更迭过快的根本原因。这也是理学无法满足上层建筑的要求,最终不得不选择放弃的根本原因。

黑格尔认为,当存在被强化到纯粹“存在”时,存在的概念就抽象化了。这是物极必反的道理,当“存在”过了头之后,反过来就形成“虚无”的概念。他的这种思想非常接近《易经》文化的“阳还终阴,阴极反阳”理论。

朱熹的“究天理,明人伦”是穷尽一切可能去发现与寻找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得到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以便更好地顺从天地规律,把一切“存在”都搁置在一个既定轨道上,当物体运动时必然沿着一条轨道前进,或后退,这就造成不进就退,不左就右的后果。而那么当事物的存在发展到极致时,只能是物极必反的后果,当存在发展到纯粹时,只能是“存在”被颠覆,或惯性冲出跑道,最终是一种消失的结局,更不用说“明人伦”了,人伦是人类理性的自然道德标准。

穷尽天理,何来人伦呢?你穷尽所能找到事物运动的峰值点,在峰值点上布置人伦道德标准,这是高位置圣明的标准。这也是物质条件主导精神世界的道理,这符合西方唯物主义标准,并且高于西方唯物主义标准。因为西方唯物主义标准是普遍性的,而朱熹的“究天理,明人伦”标准是设置高层之上在高峰设置人伦的标准。可是现实中又有几个人能够实现他的标准呢?就连他本人都扒灰,养尼姑呢?他自己都无法践行他的道德标准,又怎能指望别人履行他的道德标准呢?这种不切实际要求所有人都必须成为“圣人”的道德标准,又怎能生存而不死呢?

当全体民众都在过度的追求某一完美结果时,就必然失掉其他方面的对应存在。有得必有失。一样道理,当哲学过度的追求规则标准时,必然会出现人伦的缺失。

这就是朱熹理学最终走向死亡的根本原因,当理学思想把道德标准强制放在第一位时,人伦必然是第二性的,并且是高位置道德,高位置人伦时,普通人又怎么履行得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