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两个半人的文化领路人(2 / 4)

很合理的素求,但是现实存在是很多事物本身就是不完整的,有缺陷的。现实存在是没有事物缺陷就不可能产生矛盾,正是事实真相存在缺陷性,才会发生矛盾,既而产生解决矛盾的思想,才能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黑格尔认识世界的方法类似于《易经》八卦理论,用八种不同方法了解世界,看待问题,为解决问题有效方法。

其实哲学是什么?哲学就是用人类的爱心和智慧,来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矛盾与冲突的学问。只是西方哲学认为人要把精神境界置于物质条件的前端,用人类灵魂去触及现实存在,置精神于物质之上,唯心的看待问题,处理问题。

黑格尔认为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合理的就是现实的。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是正当的,合理的。这句话哲理性很强,这反驳了逆来顺受的思想。逆来顺受是对压迫环境,及恶劣环境下无奈的自我嘲讽,这种心理是对儒家强权政治思想的无奈反应。

儒教的创始人孔子生活的年代正处在春秋战国的动荡时期,这时正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正是战争连绵,社会长期分裂的时期,分久思合,人们急需要一种集权思想体系的产生,孔子的思想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所以儒家的中心思想集中在维系政治的集权压制,维持政治的绝对统治之上。

孔子改良了《易经》中的阴阳论,将《易经》中母系、母权、阴性文化改良为阳阴文化,加入君臣、父子、夫妻等等阳性和父权文化思想。完善了中庸论,修订了《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书,奠定了万世师表儒教至尊的地位。

儒家思想认为世界起始于一,分裂于二,合同产生三,一切事物遵循天地规则,下必须遵从于上,臣必须遵命于君,子必须从命于父,妻必须听命于夫的阳性父权精神。儒家认为君臣、父子、夫妻等等阳性和父权精神是恒古不变的道理,人人必须遵从,遵照而行。

儒家思想以专制的“对立而统一”思想割裂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人生与天理的辨证与统一的哲学概念,给政治套上紧箍咒,以至于汉代后期的封建王朝被这个紧箍圈箍得死去活来,更迭不断。

所以儒家思想自汉代登上政治舞台之后,形势上越来越固定化,思想上越来越固步自封,发展到宋代,经过朱熹的改良就更加僵化了,到朱元璋之后就完全是以反动的形式,强制加入强权政治,加入完全的封建礼教思想,致使明朝政治体系倒退到商周之前的水平。

其实这一切发生的根源还在于中国有一部《易经》。

明朝产生在汉民族反击外族统治和民族内部斗争之中,同时元朝的失败又在于元朝后期盲目引入儒家思想,并上位于皇权,成为元朝的政治纲领,导致元朝上层建筑思想出现严重的思想混乱所致。本身元朝政府是侵略政府,政治建立在外缘分权政治体系之上,由于权利分散导致政治不稳,于是一些元朝新生贵族便寄希望上位儒家思想来集中权利。可就是这一举动加速了元朝的灭亡。因为当皇帝都不知道怎样用意识形态统治国家时,人民内部矛盾加剧就在所难免了。

于是明朝产生了,对于异族统治以及民族内部斗争造成的后果,汉族人很自醒,很明白,明白到必须找到一套完整的统治手段,把政治设置在一个直线前行的轨道上,不受任何力量的左右,以期外部永远不再受外族侵夺,内部永远不受本民族政治争斗的伤害。

这种思想促使朱家皇帝们不断完善政治上的一种定制形式,把政治制度固态化的设置在一个轨道上,一切都有既定的定制,有固定的礼仪,固定的法度,以直观现实来驾驭人性的主观意识,以期达到预定的目标。以至于明中后期内宫与大臣矛盾越来越激化,导致皇帝年龄越来越小,越来越脱离皇帝职责,甚至出现木匠皇帝,做着木匠活照样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