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心理学与命理学(1 / 2)

第七十一章、心理学与命理学

心理学成为一门学问起源于公元前三世纪,是在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理论基础上开源的一门学问,之后亚里士多德作《论灵魂》开启了心理学的篇章。

心理学经过一千多年的慢长岁月,真正发展成一门系统的学问,只是很短的时间。十九世纪德国人完成了这门学问的整体建塑,并把心理学从西方哲学中完全剥离出来,形成一门多学科完整性极强的学问。从此心理学开始向整个世界进发,步入世界各大学府、医院和课堂,成为一门供人系统学习和应用的学问,开启了造福全人类的知识工程。

心理学的研究方向是以人为本原,从精神层面,灵魂深处,心理活动开始探索,探索人性的心理趋向和精神感应所引发的人事行为反应的一门学问。心理学是绝对置精神、灵魂于物质之前,精神映射物质的唯心主义学问,是纯粹唯心论的一门学问,以研究、描述、解释、预测和影响人的行为为目的学问。

反观古代东方人的命理学,命理学形成理论概念是在汉代中晚期,衍生于《周易》的数术部分,主要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中规律性的学问。命理学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之中,是中医师们创造出来的一种原本准备用来预测人体疾病的学问,后因过于抽象被中医师们弃之不用了。

历史发展到两晋南北朝时期,被中医师弃之不用的东西却得到命理学者的注目,命理师们开始把目光投向中医师弃之不用的以年月日时干支为依据预测人体健康的这种方法,并将这种方法引入人类命运预测的学问之中,在公元五世纪左右形成学术概念,发展到明清两代基本形成以自然规律为基调的描述、解释、预测和影响人的心灵和行动为目的的一门学问。

命理学遵循自然规律,强调外感内应,而对心灵和精神的东西不重视,主观强调命运注定,规律使然,人不与命抗争,“命者,人所禀受,若贵贱天寿之属也”,强调“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因此,命理学是物质条件决定精神基础的学问,含有唯物论的全部条件。

就心理学与命理学而言,心理学探索和研究的是“无+”的东西,应用的是西方哲学的逻辑思维方法,探索和研究“看似无实则是有”的东西。

我们知道科学探索和研究的是真实的东西,神学探索和研究的是虚无的东西,哲学探索和研究“看似无实则是有”的东西。人和动植物都有精神存在,而精神便是“看似无实则是有”的存在。

所以哲学与神学有共同点,都是在探索和研究虚无的东西,只哲学探索和研究的事物中虚中有实。如人,人便是虚中有实的生物体,也可以说是实中有虚的生物体。人和动物不纯粹是物质存在,人和动物都是在精神和灵魂支配下生存的生物体。无论是虚中有实还是实中有虚都是精神和肉体合一的存在。

命理学没有当今哲学的概念,命理学从《易》学阴阳五行论发展而来,认为人是阴阳合体的产物,人体中有阴阳双性支配,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生、互斥、互合。命理学来源于中医学,中医学认为人体是受“气、形、神”支配的生物体,“气”主内感运动,“形”主外感运动,“神”主内感和外感交流。中医学认为,气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世界无气便无形,无形便无神,气、形、神三者统一构成生物体命的存在,这其实就是华夏文化之根。

要说到中医学,其实中医学才是哲学中的哲学,中医学才是全面探索和研究“看似无实则是有”的学问,正因为中医学太过哲学而被当代世界诟病。因为中医学的研究范围内有太多“虚无”的成分,脱离了医学原本是一门探索和研究真实的科学的学问,医学是探索和研究实实在在的学问,是科学中一个分支,而中医学探索和研究太多虚无的东西,脱离了科学是探索真实的世界,自然中医学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