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论理性之三,六六大顺(2 / 3)

发展与思维发展是两码事,两者各自独立存在,又各自相互依存存在。道理很简单,以一只茶杯为例。一只茶杯是事物,这个事物没有思维,它的发展过程是从生产成器到使用,再到打碎或扔掉而后又再生产的过程。一只茶杯从生产到使用,到消没,再到重新生产的过程就是事物发展的过程。

而思维发展则是另码事,思维有界限,必须是有生命存在的动植物才能存在思维发展。如人,人的思维存在是先天既定代码,人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激活这些先天生成的,在人成为人之前就已经拷贝在基因组中的个数。人可以通过观察对比,总结经验,记忆智慧碎片等等理性的操作手段,来激活这些基因组中的个数,并复制代码,完成生活中需要得到的答案、方案、方法等等,来做有利于操作性的有效执行能力。

这就是事物发展与思维发展的区别。而《易经》的最大问题就是天事、地事、人事,三才不分,把天事、地事、人事混为一谈论变化。这样做反而复杂了中国人对事物发展与思维发展的概念性认知,中国人心态复杂就来源于这里,这也是母系阴性文化的最大弊端。

以清朝为例。清朝传承了明朝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纲领。清朝与元朝一样都是靠侵略占领建立的国家,他们自身文化落后,要想在高于民族自身文化之上的地区建立稳固的政府,就必须依赖当地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纲领,就必须“顺数”当地的既定事实的政治、人文、宗教制度,而“逆数”的变化就是从属行为了。也就是说清朝政府在政治、人文、宗教领域用的是二、四、六、八、十顺数,而没有用一、三、五、七、九逆数,所以清朝只有“既往之事”,没有“将来之事”,它行走的就是一条前进、倒退、再前进、再倒退,轨道式发展,前进倒退最终到消没之路。

而轨道式二、四、六、八、十顺数是母系阴性文化占主导地位的文化,而母系阴性文化的最大弊端就是分阶级“上下用仁”,“和为贵”,以及含蓄隐忍。

大家知道母性的最大优点是勤俭、坚韧、贤明、温顺、和谐、宽容、隐忍、含蓄等等,但是母性最大缺点又是被动、含蓄和消极。在《易经》文化中明确指出阴性的主要功能就是承接来自阳性的攻击。这就定性母性是被动承担来自父亲的一切挑战,这是自然世界刚上柔下而天下治的真理。天乾地坤,天发动风雷电雨,地承接风雷电雨,这是自然变化规律。

但是,当地坤主导在主导地位,当柔得尊位时,理性是柔上刚下的逆向发展之势,天下怎能得治呢?

清朝之所以灭亡,就在于清朝母系阴性文化发展到了极点,清朝虽然是王权制度,但清王室的后宫非常强大。在清王朝建立初期,以孝庄皇后代表的后宫就肯定了清王朝将延续母系阴性文化向前发展的根基。

孝庄皇后辅佐顺治、康熙两代皇帝治国,奠定了清朝强大后宫的基石,最终将清王朝推上断头台的也是强大的后宫,慈禧太后在辅佐同治和光绪两代皇帝治国之后,清王朝灭亡。

清王朝成在女人手中也败在女人手中,而人类文明发展到六顺阶段也会是成也女人败也女人的阶段,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女性的被动、含蓄和消极是导致社会封闭僵化、被动挨打的根源。

女性本身被动、含蓄并没有毛病,但是被动就没有主动攻击性,老是逆来顺受就会削弱阳刚之气,缺乏积极进取之心,社会就会在一种死坛中挣扎,而含蓄又是隐藏内心思想的行为,不露内心想法和不愿让别人看到自己内心所想的心理,又是把事物复杂化的根源,别人在无法得到你正面答复和无法看清你真实目的的情况下,只有猜测你的内心所想,这就延误了理性的有效执行能力,导致事态复杂化和延展化。

同时女性的宽容和大爱又是将理性引向懦弱和缺乏斗志的根源。这是清朝后期整个八旗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