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走私大计(1 / 2)

自万历三十年三月起,和建州女真对接的抚顺马市就彻底关闭。

主要在开原马市和广宁马市交易的海西女真和蒙古部落也借机封锁道路,阻止建州人前来交易。

建州本来存粮就不多,加上去年又吞并了哈达部落残部,接收了大量的难民,仓库里面的公粮也大多分发了下去。

此时恰是青黄不接之时,离麦子成熟还有四个月左右,而牛羊牲畜也刚刚经历一个冬天的掉膘,瘦的不成样子。

为了维持生计,这些建州人只能偷偷越过图们江,潜入朝鲜偷挖人参,廉价出售给叶赫换得陈粮。

叶赫部的两名贝勒对努尔哈赤恨之入骨,坚决反对族人们向建州输送粮食,但是利益当头,其他的小贵族们压根不理会两位贝勒的呼吁,继续高价向建州出售粮食。

在最贵的地方,一斤人参只能换五斤粮食。

有钱可挣钱,李思齐肯定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

四月一日,在开原城吃过晚饭之后之后,李思齐背上了包袱,赶往原来的千户所。

眼下刚刚到春天,可天气丝毫没有转暖的意思。开原城内一群一群的叫花子像从地下冒出来似的又开始沿街乞讨。

店铺屋檐下、寺庙里挤满了这些乞丐。一家家、一窝窝的在城墙根下搭起了茅草棚。

这些人大都是辽东本地人,被矿税太监高潜搜刮得家破人亡,只能披着褴褛的袄子,勒根草绳,端着个破碗四海为家,依靠向人们讨饭来苟延残踹。

万历二十七年神宗派宦官作为矿监税使,到全国各地开矿征税。

所谓矿监,其实不完全是开矿或以矿收税,而是在全国重要的城镇、关津、路口设置重重税卡,盘剥工商业者和城市居民。

所以当时人说“矿不必穴,而税不必商;民间丘陇阡陌,皆矿也;官吏民工,皆入税之人也。”

连种田百姓和女真猎户也要上交矿税真是可笑至极。

矿监制度可谓是损天下而养家奴,这样一种毫无约束的强行收税为何会被现代人视为正常,很多人在夸万历的时候居然将矿监制度视为救国良药,殊不知这种高压下逼出了多少起义,收的那点税够镇压这些起义的损失吗?

万历二十七年,太监高淮等率领大批人马耀武扬威来到辽东,横征暴敛,无恶不作,传索帑金,克扣军饷,“鞭打凌虐”,弄得辽东地区鸡犬不宁。

辽东人民苦不堪言,辽东军士也深受其害。

辽东兵民无法生存下去,因此激发了辽东多起民变和兵变。

看着眼前这些可怜人,李思齐强行压下了收编他们的想法,此时的千户所已经没有多余的土地了,收编容易,可是没有土地分配,他们就只会是负担。

自己甚至连开放粥棚都不能做,因为这样会使得皇帝怀疑自己邀买辽东民心。

不忍心再看那些可怜的人,李思齐把头一扭,继续向千户所赶去。

千户所的府兵们早就把牛羊和马车准备妥当,三千石粮食都已装车完毕,还有一万五千多头牲畜。其中五千头是李思齐的,两千头牲畜是刘兴祚老婆家里的,剩下的则是府兵们自己的牲畜。

自从上次征服了扎鲁特部落之后,府兵们都分到了大量的财富,千户所也成为了开原地区数一数二的富裕卫所。

靠近铁岭河的衙门里,刘兴祚正和几个负责管理内政的管事在商量这批走私的货物。

“哎,你们听说没有?”一个管事端着茶杯茶杯,口中说道“建州的粮价已经到十两银子一石了。嘻嘻……我有个叶赫亲戚,五斤粮食就换了一斤人参。还有些直接叫他们婆娘出来卖了。哎呀呀你没见,那些大白xx子……”说着,似乎犯了馋虫般咽了一口口水。

坐在火盆旁边烤火的的刘兴祚听得噗哧一笑,说道“你怎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