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新式教育及教材编纂(1 / 2)

利玛窦来辽东都快一个多月了,李思齐一直都没有来得及给他安排工作。等走私的事情安排的差不多了,李思齐终于想起了利玛窦这号人。

趁着现在还算空闲,李思齐特意把利玛窦和刘兴祚给叫了过来。

没过多久,刘兴祚和利玛窦两人就来到了李思齐的书房。

“利玛窦先生关于教育的问题我要和你好好谈谈,三弟你帮忙参考一下。”

李思齐这么一说,两人都知道此事事关重大,都打起了精神。

“从两年前开始,我就有一个想法,如今的政治体系和军事体系已不同于以前,但是朝廷还是喜欢选拔那些所谓的德高礼优之士。我认为咱们的教育要进行修正,不能像朝廷那样重修身而轻实用,重举业而轻启智,两位有何看法,可以畅所欲言。”

李思齐说完,刘兴祚便先说道“大哥所言甚是,今天下已非往日之时局,以往的教育之法已经不能承担教化天下的重担,但科举乃天下选官之正途,百姓认之,朝堂官员们也认之,因而小弟认为改革教育要慎之又慎。”

李思齐点了点头,他知道刘兴祚会这样说,便道

“我并不是说一定要废科举,而是在改革科举,引进新式教育。我想在千户所内设初等学堂,供府兵子女读书,学制暂定为六年。

初等学堂教语文、数学、外语和社会四科。语文即我华夏之诗词歌赋经书文章,数学即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问,外语则从蒙文或西班牙语中选择,社会即唯物主义辩证历史观和阶级史观。”

刘兴祚和利玛窦两人都被李思齐这一套给唬住了,一时间这十七世纪的大脑无法理解三百年后的先进经验。

“国文、数学和外语我能理解,可是历史是个什么呢?”

利玛窦走南闯北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听到什么唯物主义之类的东西。

“这个社会科可以晚点教,语数外三门还是要尽早推广。”

李思齐不希望现在就和利玛窦产生间隙,避而不谈社会科这门屠龙之术。

“新式学堂确立了教学科目,还有一个关键是先生的数量,懂语文的老师好找,但懂算术乃至外语的老师不多,现在只有利玛窦先生一位。”

刘兴祚这时候说了一句,李思齐一听也觉得好像师资力量也是个大问题,便道

“现在务必先设立一批师范学堂,师范之意,就是培养新式教育所需之先生,第一批自愿报名,等他们出师了再扩招。”

这场廷议讨论了很久。

最终,李思齐决定先在千户所成立一座辽东师范学堂。由刘兴祚来搜寻辽东的学者们,编写最基础的教材。

新编的教材要以现代简体字为基础,根据李思齐的发言和简体字字形推测出对应的繁体字,编成字典。

由于这些生源来自府兵家属,这些孩子大部分之前都没读过书,这些教材要重点偏向于启蒙。

思来想去,李思齐决定将《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三篇作为启蒙的读物。

《千字文》是用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编纂而成的一篇韵文,词藻华丽,语言优美,文学价值极高。

《百家姓》,是一篇关于中文姓氏的文章,对于汉语的学习也很有帮助。

《三字经》则字有重复,词无藻彩,即不讲究对仗,语言也不甚优美。但《三字经》朴实无华,用极简洁通俗的白话讲出了亘古不变的大道理,非常珍贵。

教学的顺序上是《三字经》第一,《千字文》最末。

“前面六年就只学习汉语、数学和蒙语吧。语数外三门齐全。”

刘兴祚和学者们连续奋斗了好几个日夜,终于把简体字版“三百千”给装订好了。

看着这汉蒙双语版教材,李思齐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