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启程(1 / 2)

从虞国到南廷至少要两个月的功夫,这一路上过得十分平静,有了南廷帝君那一番威胁,各诸侯国暂时还不敢出来做些什么。

半个多月后,队伍进入南廷边境,有南廷送来的通关玉牌在,几乎畅通无阻地进了南廷。

“也不知道桑叔和阿榆现在怎么样了。”子桑绾一路上都忧心忡忡的。

她已经和傅将军说过了,的确如桑叔所说,傅将军并未有任何意外,略一思索便答应在南廷边境稍作休息,等着他们来相聚。

子桑绾感激不尽,傅将军却只道“当初侯爷对我有知遇之恩,如此只当是对侯爷的报答,郡主不必放在心上。”

子桑绾自然又是一番感激。

南廷地处北方,比虞国冷了许多,刚入边境,管秋便拿了斗篷套在子桑绾和星阑身上。

马车内,秋姨将带在身上的干粮和水分出来吃“这边境偏僻,若是桑岐天黑前还未到,怕是要在此过夜,先吃些干粮垫垫肚子。”

子桑绾和星阑以前从未吃过什么苦头,可现下的境况也适应得极快,两人咬着干瘪的馍馍就着水吞咽,一句抱怨辛苦都没有。

管秋看在眼里,十分心疼,可眼下也容不得她们说一句吃不得苦。

等两人吃得差不多了,管秋才道“帝君虽是看在都虞侯府的面子上救了虞国一回,也答应让姑娘去南廷过日子,但都虞侯府的面子究竟没有那般大,能得此结果已是最好,待到了南廷日子定是不如从前的,到时候万要谨言慎行,万不可如从前那般肆意妄为了。”

两人连连点头,子桑绾道“我听娘亲提起过,南廷的人一向骄傲,对诸侯国的人多看不上眼,何况我们身无依仗,还得指着南廷过活,还不知道他们要怎么看待我们。”

管秋笑起来“姑娘最是聪慧,什么都看得通透。”

子桑绾咧嘴笑“都是娘亲和秋姨教得好。”

管秋看向一旁还顾着吃的星阑,叹了口气“星阑若能和姑娘这般,我也不必那般操心。”

星阑无辜地看着她“秋姨,我怎么了?”

管秋揉了揉她的脑袋“没怎么,快吃吧,吃得饱些。”

星阑赶忙点头,继续啃着馍馍。

见管秋忧心,子桑绾安慰道“不管怎么样,都虞侯府祖上究竟是对始君有情面在的,秋姨不必太过忧心。”

管秋点了点头。

都虞侯府的确于南廷有情面在,皆是因为都虞侯府祖上乃是南廷开国的功臣,三百多年前,南廷一统天下,而后分治天下,皆有都虞侯府祖上的一份功劳所在,这也是都虞侯府如今能得南廷一份情面的缘由所在。

当年南廷始君分治天下,便将当年跟着他的十二位开国元勋封了侯爵,然后安排到了各小国之中,一来可以上勤君主,下摄百官,二来能够保小国在众多诸侯国之间的生存,也是维护各诸侯国之间平衡的关键所在。

却也正因此,十二位君侯成了各小国君主的眼中钉肉中刺,万事都要受人掣肘的君主岂会甘心,这三百多年来,十二位君侯已经折损了大半,因此才有都虞侯夫人那句早晚会有此劫之言。

到了夜里,还迟迟不见桑岐和子桑榆的身影,子桑绾有些坐不住了,她穿着斗篷下了马车,朝着关口处不停地张望。

管秋心里也担心,但到底沉得住气,见她如此便道“兴许是路上耽误了,姑娘到马车上睡一觉,明日一早兴许就见着了。”

子桑绾摇了摇头“我睡不着,我就在此等着。”

眼见夜色越来越深,子桑绾的心也一点一点沉入谷底,按理说桑叔提前他们好几日出发,即使躲避追兵,眼下也该遭到了这边境才是,怎么会至今未见踪迹?

她越想越多,越想心里越急,这下连在原地都站不住了,直接往关口跑去。

“郡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