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人性之五(1 / 3)

第八十九章、人性之五

一、灵魂与精神

难道灵魂与精神真的不存在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哲学的说起,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哲学是一门什么学问,哲学的是什么?哲学研究的根本内容是什么?

前文已经说过,哲学是原名叫英文:philophy,希腊语:Φiλoσoφ?α,原意是“爱·智慧”,是对事物和思维普遍性、必然性和必要性进行基础研究的一门学问,创立者是苏格拉底,其核心内容是研究“无+”的形式、概念和范畴。如研究人、人性、人格等等,也就是哲学是从了解人类自我开始的。

哲学是抛开自然科学而研究看似有却实际存在无的,或研究看似无却实则是有的一门学问,也就是说凡涉及自然科学的学问本质上与哲学无关,同样凡凡涉及神学的学问也与哲学无关。那么,问题来了,这就涉及到哲学的根基来自哪里?也就是说哲学的理论框架是什么?如果说哲学不依赖科学和神学作为理论基础,那么,哲学的根基是什么?

现在哲学家与大理学家们都愕然横亘在科学家与生物学家面前,被先进的科学理论吓到了,不知道如何面对科学家与生物学家对灵魂存在的质疑,哲学们迷惘了。

其实这正是问题的根源,说明哲学家们的方向迷失与哲学家忘记了哲学的根源有关。哲学本身就不是正面面对科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和神学等等的学问,哲学的根基是抛开自然科学和神学站在客观的位置,用抽象的逻辑性思维专一研究人性的学问,哲学本身就是一门即实际又抽象的学问,它介于科学和神学之间,是研究事物或思维的形式、概念或范畴,并立足于认知点的学问,是关乎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手段和措施的学问。

近代科学家们却将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引入哲学,力图用科学原理来证明哲学原理,这是不是有越蛆代庖之嫌呢?是不是抛开科学的本质去追求“无+”的形式、概念和范畴了呢?

科学本身研究真实的东西,神学研究虚无的东西,哲学研究“真实加虚无”的东西,三者即各自独立又相互牵连,更何况哲学介于科学和神学之间,即研究真实的东西又研究虚无的东西,并没有明确“真实加虚无”的边界。但是如果科学去追究虚无的形式、概念和范畴那就是跨越边界进入哲学和神学领地,等于科学在追究神学和哲学中“虚无”的东西,那就是越蛆代庖。比如,近代科学家们力图用量子力学中的矩阵力学来证明哲学所认识的灵魂与精神存在于宇宙的道理,也有科学家以恒星坍缩产生黑洞来证明哲学已死的道理。其实这都是科学家越界的结果。

在量子力学中由于观测期间对某些量子的干扰,使得与量子关联的量共轭量产生不确定性。这一理论击碎了《易经》关于事物在一个体系的测量中不会改变它的状态,它只有二进制变化规律,并按二进制运动方式演进的认识。

在事物运动方式决定物质运行状态的力学中,事物存在有规律的确定性运动是《易经》的理论基本概念,而这一理论击碎了《易经》对任何事物都可以作出确定性的预测的理论体系,把《易经》打回到原形。这也肯定了《易经》缺失灵魂与精神存在,及其理论上的悖谬性,也为坚信世界存在灵魂的人找到了口实。

其实,哲学的确滞后于科学,而在某些方面靠近神学。随着人类进化,人类受自然气候的影响巨大,地球自然温度每上升一度,人类的进化就有可能跃进几百年,人类对科学的认知也会跃进一大步,这样对人类对神学“虚无”的认知就会缩小一大步,哲学相应也会坍陷一大片基础理论。但是,最终人类并不会消失在科学的跃进、神学的缩小与哲学的坍陷上,而是消失在气温的变化之中,就象恐龙消失于气候变暖一样,人类也会在气候越来越暖中消失,最终消没在南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