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经伦天下育人八法(1 / 2)

第八十四章、经伦天下育人八法

经伦天下,育人八法。人当有爱、孝、信、仁、义、礼、育、智八种为人处世的思想方法。一爱,二孝、三信、四仁、五义、六礼、七育,八智。因为无爱何以知孝,无孝何以守信,无信何以博仁,无仁何以正义,无义何以用礼,无礼何以育人,无育何以传智。

人为什么一定要有爱,人存在于世界万物之间,本为一物,但人有灵魂,有灵魂就有感知,有感知就会首发于心,于心无愧必为孝,知孝方知人之源。行为必先行孝,孝乃守信之本。守信为用才是存仁,仁者博爱,才能情深重义。义为尊上,承上启下,义不容辞,义在扶正,方知有礼。礼为规则,进退有度,度量宽宏,方能孕育。与人为善,方言贤智,智者见智,方为人本。

人是这个世界上智力水平最强的动物,所以人不同于动物,人有改造自然的能力,所以才有今天的人造世界,因此凡是涉及人为的事情,都要以人为本,以人人都能适应,人人都能遵守,人人都可以接受,人人都能行为为标准,来制定以人人都能适应的思想方法,制定人人都可以遵守的法律法规,制定人人都可以接受的行为准则。

何以为仁,二人合为仁,阴阳合同为仁,仁的最高境界为义,义为下承上启,承载上力,接受上级的压制,义的最高境界就是人在阴阳交错时的高度统一,起义的意思就是这层涵义,意指君臣反目,夫妻反目,父子反目为仇之意。义为仁的践行之地,有仁必有义,有义方为人。

义是承上启下,交叉往复,承上德而不悔,受下法而不违,受德而德,受法而法,受仁而启礼的义。

有仁必有义,有义必知礼;为人就必须要有礼,礼是义后,有义才知夫妻有序,夫妻之间应当有合理的规则制度,人区别于动物,不可以交而无度,夫妻之间的游戏规则就是礼义廉耻,就是夫妻共同遵守夫妻之间的游戏规则。上升到政治就是国家制度,法律法规,下行到社会就是人与之间的合作规则。

礼行天下,大国安邦,小国寡民,定国安邦必有礼制规范,方为礼仪之邦。礼行下效,才能育养有方,育养只为人类文明的延续,只为传承爱心,顺延孝心,传播信心,增进仁义之心,才能更加科学地增强人类的智慧之心。

所以爱、孝、信、仁、义、礼、育、智才是人类践行的思想方法,以先爱后智为前后行为准则,大力推进孝、信、仁、义、礼、育的中间人本力量。只有这样人才是爱和智慧之人;特别是孝,人有七情,孝当先,无孝何以为人,无孝天地灭。人可以有育,育在延续,但人有孝才为人,有孝尚辅食父母,人若无孝不以为人。

人之所以是人,就是因为人有爱心有孝心,有情感的行为才造就了人的行为标准,无孝何以有爱,无爱不以为人呀。孔子说“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孔子又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是孝之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人天性本存孝心,教育是重新找回人类孝心的重要手段,从教育育人的本意上讲,儿童时期是最容易找回孝心记忆的阶段,但是没有完善的教育体制,何来完善的孝心辅导呢?国之重器在于爱,爱之重心在于孝,孝之重心在于信,守信之人方可交,交融和睦天下安,有安天下经伦出。

因此上说人有万念、万念孝为先,无孝必无信,无信无长存。

孝为信之本,无孝信无根。

信从孝心生,孝立信自坚。

信是仁义之先,无信二人不交。

人无信不以为交,人无交不知所往。

人无爱无欲,人无孝无本,人无信无交,人无交不立。

人无义必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