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易》学(7)墨家(2 / 3)

阴阳对撞和阴阳相合。所以说《易》学的总则是“不变、简变和易变”三变原理。

《易》学的根是“不变、简变和易变”三原则。它的文化含义要超越西方哲学二千年左右,因为黑格尔在十九世纪才提出“正、反、合”逻辑理论,而他的“正、反、合”逻辑三原则就是受《易》学的三变原理的启发才产生的。之后马克思主义者依据黑格尔的“正、反、合”逻辑理论提出了对立统一规律(事物矛盾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

由此可见《易》学的三变原理是世界文化的根,而这个根又来源于“那个具备孕育能力的女人”的阴文化。

文化本身来源于什么?无庸置疑文化来源于精神对物质的映射。文化来源于人类思维递进。不要把文化作为物质概念混淆视听,文化本身就是人类独立拥有的精神反映。因为只有人类才有智慧、情感、爱恨、思维、理念、意志、斗争、权利、文字、国家、领袖等等精神反映的东西。如果没有人类,文化就不可能产生。所以说文化是人类精神映射物质的产物,归于客观逻辑思维性的唯心主义范畴。

文化决不是物质决定意识的形式、概念范畴,虽然世界是先有人而后产生思维的世界,但文化仍然是思维以高于物质条件的形式,站在物质之上,以人类独有的意识逻辑形式来表达客观世界的形式、概念范畴。文化反映的是客观性和规律性的世界,本质是人类思维对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不变、简变和易变”的总结。

为什么?因为世界起源于阴阳对撞!从现代物理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将两束质子分别加速到14tev(14万亿电子伏特)的极高能量状态,并使之对撞,产生正反两种物质,正物质和反物质迅速衰减消失,但是反物质拥有难以置信的力量,它的产生和湮灭质能与正物质是对等的,甚至高于正物质。

也就是说反粒子与正粒子是对撞并成对产生和湮灭的。其实这就是《易》学的阴阳互生、阴阳互斥和阴阳互合定律。

《易》学虽然产生较早,没有当代物理的实验条件,但是《易》学原理就是宇宙原理,它揭示宇宙起源的奥秘。

早在二千至三千年前,中国人夜观天象、日观风雨得出世界是阴阳互怼产生的世界,宇宙是正物质与反物质对撞产生的宇宙,宇宙存在正反两种物质,中国人用“阴阳”代表了这两种正反物质存在的概念、形式和范畴。

概念是阴阳互生,形式是阴阳互斥,范畴阴阳互合、同存。阳以实体和真实的概念、形式和范畴存在于宇宙空间,而阴以虚无和“无+”的形式存在于宇宙空间。

这揭示了一个复杂而简单的道理,世界起于一,成于二,发展于三,“三”是世界存在的必须条件,无“三”木不成林,无“三”人不成群,无“三”便无《易》学的不变、简变和易变三变原理,也无黑格尔的“正、反、合”三大逻辑理论,更无马克思主义者的对立统一规律(事物矛盾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

而成就这一切的根本还是阴阳对撞,也叫阴阳对怼和互根。它来自“那个具备孕育能力的女人”引发的阴承阳动的天地阴阳刚柔互生、互斥和互合定律的宇宙造物运动。

也就是说宇宙来源于“阴”,来源于反物质,也就是“那个具备孕育能力的女人”引发的阴承阳动的造物运动。归根结底宇宙来源于“一”,即“那个具备孕育能力的女人”。

因此,中国传统文化遵循“阴”造世界这一原理是最接近真理的文化。而西方哲学遵循“阳”造世界这一原理是违逆世界是反物质引发宇宙裂变这一客观事实的文化。但是也不能因为《易》学更接近真理就认定《易》学是完全正确的,事实上《易》学违逆了文化是精神映射物质的产物这一基本原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