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道理论的恶果(1 / 2)

第四十九章、道理论的恶果

邵雍、程颢、程颐、张载、朱熹之流没有讲“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之理,而是看上了邵雍《周易》中分裂出来的先天八卦之理。《说卦传》第一章说“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这里的“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开启了他们“穷天理、灭人欲”的理论根基。

从此邵雍、程颢、程颐、张载、朱熹之流算是找到了说理的理论原理了,找到了开文化历史倒车的理论依据了,彻底把中国文化开上了返程的倒车,向周朝之前的文明进发。可以说邵雍、程颢、程颐、张载、朱熹之流给中国古典文化造成的伤害无法用文字形容,彻底把中国文明送入封闭的政治、人文、宗教环境中去了。

其后果是明朝之后中国文化再无开明、开放、进步可言,思维的禁锢导致文化无法发展递进,完全彻底地回到周代之前的水平,甚至还不如殷商时期的政治、人文、宗教开明、开放。

为什么?因为说理、讲理、讲道理的最高境界就是没理,不讲理,没有道理。

中国人凡事摆事实,说理、讲理、讲道理,但却不讲规矩根源就在这里。

因为“理”是圆的,天理更圆。讲理讲到底就是从转一圈回到原点的过程,这里是0,是没理,不讲理和不讲道理。中国人讲理不讲规矩就在这里。因为规矩是清晰明确的群、环、域、模、线性、多项式等形式,你要讲规矩就要进入三维多边界空间,抛弃混淆的、没边、没角、没线、没模的圆形阴阳太极论,这样一来,伏羲八卦天理就没有生存空间了。这样一来宋前文化就要重新启用,而宋前文化讲仁义道德,讲规矩,讲礼仪廉耻。那么,如果回到宋前孔子的“道德论”上去,北方游牧民族政权无端无理南侵的无赖行径就法从文化理论上对抗,出于民族自身生存的理由,在外部侵害、欺凌、攻击的压力环境下,文化发生变更在所难免,抛弃孔子不合时宜的文化也在所难免。但是朱熹这种不合时代发展潮流的文化改造,不但没有让文化进步,反而阻滞了文化的发展,最终被拍死在清末的沙滩上。

回顾历史大家知道唐朝是一个开明、开放的朝代,繁荣度居当时是世界首列。唐朝在文化上启用的是文王八卦,所以唐朝的政治制度是节度使制,节度使制是分权制,地方节度使有政治权、司法权、军事权、和财政权,这也是导致唐王朝覆灭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古代中国一直都是在两种文化中徘徊,一个朝代启用分权制,之后的朝代一定是集权制,有些朝代在朝代发展中就是分权制与集权制斗来斗去的过程。如西汉,西汉初期推行分权制,之后又推行集权制引发八王之乱。又如西晋,西晋推行分权制导致北方游牧民族大举南迁,最终导致中央政权无法控制地方割据势力,引发“衣冠南度”,中原文明与中原政权南迁。

唐朝的节度使制度导致五代十国纷争七十余年,宋朝的建立结束了分权制给国家带来的危害,但是宋朝仍是受北方民族侵害、欺凌、攻击的对象,所以宋人急于寻找一种有利建立集权封闭国家的思想,达成内部团结,外部不受侵害、欺凌、攻击的外部环境。于是孔子的仁义道德,礼仪廉耻就不合时宜了。怎么办?重新翻耕“大道之源”《易经》,找到即可以建立集权政治的思想,又可以应用于社会活动的全新理论来取代孔子的仁义道德,礼仪廉耻思想。于是“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本诸天道,质于人事”的思想便提上文化改造的日程。

郑玄解释《易经》时认为易有三个定义一是简易,二是变易,三是不易。但是易不是变来去,易是变化,是发展、递进的过程。无论是简易,还是变易,还是不易,都是发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