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人才之困(2 / 3)

越多人知道越好!”

“对了,这次的事情,虽然最终还是解决了,但终究暴露了我们的一个缺陷。人才储备不足,一旦有需求的时候,便会出现后继无力的情况!这个问题,咱们得想办法解决才行。你可有什么好办法?”解决了一件事情,李信脸上却没有什么高兴的神色,沉吟了一下之后,说道。

华山军从创建到现在,加起来也还不到两年时间。而且,这两年时间里,真正有实力还是今年这大半年。将领士兵的问题倒是好解决,文官的问题,一直都没有太好的办法。

毕竟,这个时代的读书人本就不多,更不要说是有才能的人了。天下大乱,对于这些人来说自然是一个出世的好机会,但天下那么多的人,凭什么人家要来投靠你华山军呢。

而自己培养的话,那更是困难。虽然李信从很早就开始谋划这件事情,但到现在为止,一些书吏官佐倒是可以接得上,而像卢放这样的人,毕竟还是少数。

“关中本乃是王兴之地,秦汉皆定都于此,此地是人杰地灵。只要下令各地举荐贤才,想来便能够得到不少人才了。到时候,咱们再择优任用,如此倒是可以解决人才紧缺的问题!”王猛想了一下,提议道。

“你说的是察举制度吧!”李信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

汉代之时,还没有后世的科举制度呢,所以,官员产生的最重要一个途径,便是这个察举制。

所谓察举,其实就是由各州、郡、县的官员,考查本地有没有优秀的人才,而后向中央推荐他们。如此一来的话,经过简单的考核之后,这些人如果上面满意,那自然就能够直接任官,得到重用了。

除此之外,汉代还有一个征辟之制,就是由皇帝或者地方长官直接征召某些人出来当官。而对于这样的人,一般来说就只有那种名气特别大,号称名士的人才能够享受到了。

比如最近有一个特别着名的,就是那个写出了着名的陈情表的李密了。他就是因为名气太大,结果被晋武帝司马炎不断下诏征辟,最后实在没有办法了,这才不得不入朝为官的。

这两种制度,可以说是汉代对于原本世禄世卿制度的一大改进。但制度终究是人设定的,这里面自然就有漏洞,一旦吏治败坏的话,许多的人便能够从中上一其手,为自己图利。

所以,到了东汉末年之时,便出现了一名着名的话来形容这个事情的,叫作“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洁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但以华山军现在的情况来看,这个做法倒是比较的合适,只是其中的关键必须得把握住才行。否则的话,一件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反而是害了自己。

“察举之法,自汉而兴,时至今日,无论是之前的苻秦还是东面的慕容氏,甚至江左朝廷,都用这种方法找寻人才为己所用!”王猛点头道。

“好,这件事情你抓紧时间去办!不过,我还要补充一点,那就是这察举可以,而且还要与各地官员的考核挂钩才行。举荐了真人才,举荐之人一同受赏。举荐了庸才,受荐者与推荐者皆罚。如此,方可让真人才被发掘出来。除此之外,但凡举荐人才者,太守之下,你可自行考核,若有真正大才需要任命县令之上官员者,你带来让我看看,我要亲自考核一下!”李信想了一下,最终还是决定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不过,还是补充了一些建议。

这个建议里面,事实上有一些是历史上苻坚即位之后干的事情,比如说这个奖惩原则,苻坚在下令之时,便是这样做的。因为有考核,因为有惩罚,所以,那些人才不敢乱来,否则的话,不出乱子才怪呢。

“我明白,一旦这件事情开始之后,我会加紧处理!若是效果好的话,短时间之内,应该就有收获了。只要人才一多起来,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