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万事俱备(2 / 2)

纵然不能够征辟到这些名士,可刘备的表现,还是得到了诸多名士的认可的。

第二件事,他派遣使者前去交好袁绍,成功的得到了袁绍的认可。哪怕是没有实质性的利益,可却避免了袁术在徐州的影响力扩大。

袁绍的站台,还是使得刘备更快的能够在徐州站稳住脚步。这天下嘛,怎么说还是二袁相争的局面,刘备还没有威望的时候,也只能借着袁绍的名气来狐假虎威了。

第三件事,刘备很注重办学。这个办学,那自然就是崇尚儒学了。陶谦为徐州牧以后,比较轻视儒学。他打压士族,他的那个部将笮融,那更是是出了名的佛教狂热弟子。为了兴佛,不惜耗费大量的钱财,建造各种寺庙,以致于在这徐州,佛学反倒是昌盛起来。

荀逸以为,刘备要招贤纳士,那定然就要摆出姿态出来!这办学无疑是最好的方法!况且,刘备他本人就是卢植的弟子,还和孔融这样的名士是知己好友,这在学问上也是很有造诣的。

更难得的是,刘备的师叔,闻名天下的儒者郑玄,此时就在徐州剡城南边的一座小山下静修!有这么一层关系在,刘备都征辟到了郑玄的弟子北海人孙乾!

第四件事,刘备所任命的彭城、东海这两个郡国的督邮前去调查这各地纠纷的事情,察举不法之徒。

第五件事,面对这几个县邑的贼寇之事,州郡给予大量的财力以人力支持,或示之以威,或动之以情。在征抚并行的情况下,轻而易举的就将他们给安定下来了。

通过这五件事,刘备初步的安稳住了徐州。而此时徐州所面临的最大问题,那无疑就是下邳的笮融了!

而很早的时候,荀逸就开始为征讨笮融而作准备了!万事俱备,似乎只用在秋收之后,就可以起兵征讨了。

然而,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却忽然发生了大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