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2 / 3)

紧抽回了手臂。燥热痛痒依旧缠绕着他,且愈来愈疼痛,如刀割凌迟般撕心裂肺,旋即昏迷……

热,

颠簸,

昏迷中的李延被热浪和猛烈的颠簸弄醒,懵懂向观察窗外望去……

火、撕风之火,这是急速下坠与空气摩擦的火焰。

李延赶紧爬起来,冲到操作台,动力,需要动力。

没有动力,想必是推进器受损了。

升降舵,还好。

撑起襟翼,可以。

燃气舵,可喷。

矢量推力管,正常。

涡轮传动轴,异常。

“这特么让我把星舰当飞机开了”李延也想不了太多。

地面已然可见,青青的、一大片。山脉,是一大片山脉,这撞上去,灰飞烟灭是小事,明光号那几颗聚变弹,可得把这个……

ils的距地读数播报很像催命音符。

500米、400米……

嘭、嘭、嘭三声巨响,涡轮转动轴启动了,分离器猛然工作让急速坠落的明光号嘎然差速,李延被抛到舰桥顶上,又甩到地板。

明光号终于半降半坠的接触到了地面,几座大山夹缝中的小盆地,庞然大的身躯,把这块山涧一角都快挤满了。

李延艰难的爬起来,迅速的调用中枢空气采集器。

氧气含量31……温度25摄氏度,磁场偶极型,有太阳,与地球相似。

有植被,空气质量还很优,这是绝处逢生啊!

随即释放四个探测飞行器。没有卫星引导,只能依赖于低频站。即便是途中再设四个中继,最大安全距离也只能保持在100公里内,这已经足够了。

既然还活着,那也就没有什么好想的了。陌生的一块大陆,可以正常呼吸,uv指数和紫外线、磁场都与地球相当甚至优于。现在能做的就是尽快确认能不能离开,如果不能,象征性的s也该尽快发出。

星舰能源供应完好,这种能源其实来自于核聚变,安全度高。这也是人类技术发展的一,从裂变到聚变技术的跃进。这项技术的掌控,才真正开启了人类太阳系的遨游。得益于一颗硕大陨石在月球上的撞击,带来核聚变可容载的元素……

推进器只能做机械性推进,也就是说通过舰体外侧的支撑柱简单“爬行”,冲破大气层想都别想这艘星舰没有辅助推进火箭,根本不可能升空。当初建造时,也是在轨道上建造的,从未有过从地表升空的不现实讨论。即便是“爬行”,最多只能“爬行”数百米,之后聚变堆便会宕机一次,一次宕机恢复差不多需要几百年设计之初没有人想过把星舰开到陆地上……

探测器带回来了数据。除西北方向60来公里处发现一座不大不小的相似院落的建筑外,其它方向没有任何内容。等高线测绘结果在数据库中也没有匹配的已知山脉。明光号不属于探索舰,所以没有电磁和射电发生装置,求救信息只能够通过散射协议发出去,一根针丢到太平洋,指望落到底的时候被那只路过潜艇捡到,也许根本没有路过的……

穿上外骨骼系统,走出舰仓,地面足有十来米。纵身一跃,轻松落地。

这种外骨骼系统是目前最先进的,纳米技术让其轻薄贴身如内衣,量子技术让其反应与动力强劲明光号作为补给舰,十个地勤人员需要徒手挪动十吨掘进机。最主要,它可以接受一种新型的混合硒材料的太阳能充电膜,电能转换率达75。

站在地面上的李延无比的踏实。“接地气”是星空部队一直奢望的东西,深吸一口自然空气,心旷神怡。

山,重重叠叠,耸峙万仞,崖壁峻秀。崇山峻岭就这么围着,把自己与星舰绕在中间,浓荫遍地,姹紫嫣红。还有一条神来一笔的小山溪被星舰将前路尽毁,堰塞至此。鸟鸣清脆,远山云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