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汴京城繁花似锦 将军府别样元宵(1 / 2)

自1073年大旱以来,神宗皇帝对风水气象一事,上了些心。如今,时近深冬,雪花未至,大家担忧今冬气象,怕不能瑞雪兆丰年。欲将太史局令朱正召到垂拱殿问话,但觉正好无事,可四处走走,便舍了步辇,由韩绛陪着,亲往太史局去了。

路上,神宗皇帝和韩绛闲聊间,询问了京畿路今户几何?赋税几多?治安如何?韩绛一一解答。大家又叮嘱着,着提点刑狱司巡路,御史台巡察,监督新法的执行。

说到这,神宗皇帝提到了那个审理李根案的县令,韩绛恰到时机地补充了那个县令的名字蔡熠。皇帝眯着眼,很是欣赏他对李根的判定。韩绛也恰到好处的附和。

说话间,太史局已到。太史局令朱正将丰年的预测报告呈给了神宗皇帝。皇帝很是欣慰,末了,还没忘嘱咐韩绛过个好年。

新春将至。昔日皓月当空,夹岸莺歌燕燕,热闹非常的州桥明月也在汴水秋风后略显萧瑟。只这一方的开封府可谓凄凄。

但若你登高远眺,那又是另一番景象。

河面虽不能行舟,各大街小巷亦繁荣似锦。走街小贩、戏班杂耍、工农商卒、官民贵胄该出现的一个不少。

何况新年将至,皇城内都在为新年做准备,朝臣们休沐在家,也各自准备一年一次的热闹,这偌大的汴京城哪里有人会去在意汴河上的那点凄凉景象。

蔡府大红灯笼高悬,一片喜气洋洋。在汴京的第一个新年就这么热热闹闹、糊糊涂涂的过去了。

汴京城的居民们都来不及收拾过年的爆竹残片,元宵又到了。蔡熠受邀去了大将军家的别院赏灯,而蔡夫人则带着云英上街上赏灯去了。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御街两旁各式花灯、面具、字谜、杂耍罗列,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人太多,蔡夫人一边看灯一边还要注意阿碧怀中的云英,怕被挤散了或是挤伤了。这种状况下,哪里还有心思看灯。

大将军别院,车水马龙。各式各样的花灯装饰整个庭院。蔡熠原以为如无名观中一般就他三人,没想,赵大将军是在别院设宴,朝中官员参加的不少,蔡熠这级别的,仅此一人。

蔡熠环视了一周,没见到赵世居也没见到王安石,却瞥见了章惇。刚想转移视线,却见章惇朝他点头示意,没办法,蔡熠起身回礼,幸好宾客云集,相隔有段距离,可以就这样表示一下了。

刚坐下,就看到赵世居从内院出来,草草跟众人打了招呼,径自朝大门而去。看这架势是要迎接什么人,而这人势必是位高权重。

这边赵世居还未到门口,便听得门厅小厮高喊“岐王到~。”

岐王,赵颢。当今高太后最亲的儿子,神宗皇帝的亲弟弟。

这个亲弟弟,大孝子神宗皇帝可没少受委屈,谁让他是自己母亲最疼的儿子呢。为了不忤逆母亲,也只能忍受岐王住在天子独居的皇城,而非封地。大家终究还是做不成郑伯。

但见众人当中有一人,身修体长,浓眉白面,头戴纯白梅花,身着红色虎袍,正与赵世居谈笑风声,金边靴步履沉稳,好一个可人的岐王。

席上,岐王坐了主座,赵大将军居其左,章惇居右,依然不见前平章事王安石。

坐定,岐王让随从奉上一红色锦盒,里边有一方白玉雕,远观来,色泽纯和,看不清是个甚么物什,但听得岐王说是前日高丽使者进献的贡品之一。这堂堂贡品进贡了没几日就辗转到了一个羽林大将军府里,虽说这将军是赵氏宗室,却也有些儿戏,可谁也不敢哼一声,谁也不怕有什么后事,因为这可是岐王的意思。

席间,戏班杂耍频频助兴,歌舞升平,赏心悦目。

酒席过半,进来一人,引起小小骚动。看穿着,道骨仙风;看神态,竟有些浑浊;与道骨仙风的装束格格不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