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奏折(2 / 2)

是否也尽皆入狱。

万勰帝看了一眼苟仲。

苟仲便上前问话:“赵丏。”

多日前,皇后让人传讯来,让他放赵丏族人一条生路。皇帝调查赵丏为的就是开山劈路,直捣张家。

帝心缜密,看似处处掣肘,实则要借力打力。要想撇清赵丏家眷的干系,还不被皇帝怀疑,十分不易。

不易归不易,却不是不能。

苟仲从袖中取出一张罪状,递到他面前。满是老茧的手指捏着罪状的一角,抖了抖。

“此罪状中列了你五宗罪,你可认罪?”

赵丏双手接过罪状,逐一读了一遍,又读了一遍。

纸张似乎有些指甲掐过的痕迹。

忽地瞳孔一缩,抬起头看向苟仲。只见苟仲正直视着自己,意味深长。

只思考了片刻,赵丏便说道:“罪臣借宁妃省亲之机,违背军法,擅自出兵离开辖地,论罪当斩,罪臣暗中购买船只,罔顾国法,悄然出海,论罪当诛。担心罪行被发现,而指使人杀了六条船上的五百余人,也是死罪。臣罪孽深重,唯有以死赎罪。”

说罢,将罪状交还给了苟仲。

苟仲借着袖子挡住了手指,用指甲在纸张上随意掐了几个印子,又将状纸呈到御前,又转过身继续问道:

“万事总要有个根源,你因何做出如此多违背军法国法之事?”

“陛下明鉴。臣父当年客死异乡,不能忠君报国而含恨九泉,罪臣立功心切,与明王殿下联合起来寻找前朝旧部,只想偷偷找到,剿灭干净,一则可以为陛下分忧,二则立下功劳,则可为赵家挣下一些功勋。此事明王殿下可以为臣作证啊。”

明王闻言,知道这是在为出海之事正名,连忙点头如捣蒜,心底暗暗赞许赵丏聪明。说道:“父皇,儿臣也是一时糊涂,只想着为父皇分忧,在圣寿节前找到余孽,作为寿诞贺礼。故而隐瞒至今,乃至犯下大错。”

万勰帝抿唇不语。

苟仲也不理睬明王,只对着赵丏道:“你可知与皇子私下结交,乃是重罪?”

“罪臣贪功,一时昏聩行事。”

“哦?昏聩?”万勰帝斜睨过来。手指摩挲着罪状的边缘,“五条罪状,你只认了三条,其余两条呢?”

“陛下,罪臣万千罪名,也不过就是一死,又何须隐瞒。但罪臣终究是行伍之人,血性男儿,做过就是做过,没做过的事,也不会认。”

他不承认的两条罪状:一是与宁妃私通。二是参与龙船行刺。

宁妃已死,私通之事,若非明王找来小宫人指认,断然不会写在纸上。这是天家蒙羞之事,谁敢大张旗鼓地查。

皇帝在意的是第二件事。

但行刺一事,赵丏本就没有做过,自然不会认。

明王也不曾做过,故而,对自己即将面临的灭顶之灾毫不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