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林赏菊,惺惺惜(1 / 3)

时值九月,千里江山,尽皆橘染霜秋。远山重叠,黄叶萧萧;柿挂枝头,颗颗如玛瑙。

安坐窗前抄诗诵词的青桐,听到门外传来“咣咣咣”的敲门声。

起身查看,却是宫中的洪公公派人送来了一封书信。

说是,正逢金秋佳景,琼林苑的菊花开的甚是热烈,皇后娘娘特邀各府家眷前去一同品茶赏花。

青桐一向对官家聚会不太感兴趣。可是,继母说,人渐渐长大了,多认识些人,多结交些官家娘子,以后说不定会帮上什么忙。

青桐一向很尊重继母的意见,便换了身淡青衫裙,鬓边别了一支小巧的翠玉簪子,静静地在院中合欢树下等待着继母。

金秋时节,合欢花,也迎来了花期。片片粉红摇曳在疏密相间的枝叶间,清风徐来,宛若宫女手中的羽扇,婀娜多姿。

待到达琼林苑大门门楼,已是未时三刻。各府女眷也陆陆续续乘着轿子赶来了。

拜见了皇后娘娘,青桐便陪着继母在一旁的雕花木凳上坐了下来。

这是一座占地千亩的皇家园林。沿正门进去,一条三丈宽的青砖路,路面黄叶纷纷,九曲十八弯消失在望不见尽头的奇花异草之中。右侧东南方向,堆叠着数十丈高的假山,山上亭台楼榭,错落有致,有年轻宫女正在清扫亭榭之中的落叶、轻尘。

因已深秋,苑中无由地多了些苍凉、凄清之感。院中各处,各色花儿倒一片姹紫嫣红,在泼金秋阳里竞相开放。

又有两乘轿子,停在了林苑门口。就听旁边有个细小的声音传来“王家儿媳来啦!”

又另有一个蚊蝇大小的声音“哪个儿媳呀?”

“当然是二儿媳呀。”回答的人,似乎有些不耐烦。

青桐的心不觉揪紧了。大门口,果然有一个身穿粉紫衫裙的女子,正手握锦帕静静地站着。旁边还有一个雍容华贵的妇人,虽已上了年岁,但能看出来保养很好,眉目之间,淡淡施了些脂粉,高耸的发髻别了一圈细碎的珍珠金饰,未开言已让人先觉亲近三分。

相较那妇人的华贵,那姑娘倒如一滴清露,清新剔透,又如清水芙蓉般亭亭玉立。

青桐一直呆呆地望着她,直到继母在后面小心地挠了挠她,她才回过神来。

原来,陈皇后见人到齐了,便领着大家向苑中走去。

那华贵的妇人不紧不慢地跟在皇后后头,时不时地和皇后话下家常,说到开心处,众人也都呵呵地陪着笑。

那姑娘倒未出一言,安静地跟在后头。旁边一个眉清目秀的姑娘,扯了扯她的衣袖,她竟然很温柔地冲她笑了笑。

那姑娘看她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冷若冰霜,便同她聊起了路旁的花草。

女眷中,一个身穿鹅黄裙衫的少女,格外的花枝招展。除了头戴多重金玉珠宝,还在裙摆处绣制了一圈珍珠翡翠。娇俏的两颊也贴了些银制亮片,整个人看上去光彩照人。

这姑娘是何府何大人的孙女,应娘娘之邀,同她祖母一道来琼林苑赏花。

前面的人,不知道说了什么,她正接过话茬“我看呀,不管是哪里的美人儿都不如咱这大宋的陈皇后不怒自威,气度非凡,偏偏还有着那让我们小姑娘都望尘莫及的仙貌!”

陈皇后正同那王夫人聊得酣畅,忽然听后面一个小姑娘,妄议自己,本想呵斥,但听全是夸赞之语,便笑着对那何老夫人说道“都道后生可畏,何卿家,你家这孙女的嘴巴可是伶俐得很呢。”

那何老夫人慌忙拜倒“娘娘恕罪,孙女不懂规矩,冒犯了您!还请娘娘开恩。”

陈皇后一弯腰扶起了那何老夫人,又转身将那何姑娘拉到身前,笑着放了一枚新摘的海棠花到她手里“令孙女口齿伶俐,我很是喜欢,何罪之有啊!”

早有夫人上来打圆场“就是就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