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庙堂之下(1 / 2)

朝会散去,几乎所有人都离开了。但是,还有一行人不曾离去。那是楚国出身的大臣们,如今已然不多了。只余下人,且胡子花白。

“行了,都回去吧!还嫌不够乱的么!”

熊兰拉着一张脸,直接把人都轰走。询问君上的事情,他一个人就够了。若是人再多,与逼宫何异?就像是他曾经和子政说过的,大商的君上,君心似海,不可揣度。他不想给自己的这位君上留下任何口实,不想再给他任何责罚子政的借口。

“你也回去吧,廷尉。”

闭着眼,跪坐在软垫上的巢康一动不动,好似从朝会开始到现在他就没有动过。唯一动过的可能就是眼睛和嘴巴了。

“巢康,你个老匹夫!又要作甚!”

“廷尉,到我大商数十载,还未曾学好礼仪?那要如何教导公孙?教导长平君?”

“哼!老匹夫,老夫如何做事,轮不到你来教!”

“廷尉脾气还是一如既往的火爆。”巢康摇头,所以他才不喜欢楚人,都是蛮子。哪怕是熊兰这种难得一见的文才,也免不得有事没事就怒发冲冠。动辄老匹夫,老混蛋。

“廷尉可是要替公孙长平君抱不平?却是没有这般必要啊。”

巢康看着熊兰,没有如同寻常那样绕弯子。真的和这个蛮熊绕弯子,说不准,这老梆子就直接跑去后宫去见君上了。那他还说什么呢?

如今的大商,当真是半点乱不得。万一熊蛮子跑去把君上惹火了,大商乱一阵子,就什么都晚了。

须知晋国乃天下强国,无任何一国可以与其争雄。晋国国君更是号称诸侯之长、人王之伯。可见晋国威势之盛!

这次东夷胡人求援,别说一年给五万匹战马,就是十万十五万,也不值得大商和晋国开战。唯一开战的理由就只有一个。

晋国太强!这天下九国已经不允许晋国继续强大下去了。

如今的九国里,说句不好听的,晋国打弱小的那几个国家,比如燕国、宋国、鲁国什么的,一打四和玩一样。哪怕是和大商、楚国和齐国这样的强国也能以一敌二不落下风!

他再强下去,怕是真的要祸事了。一如当年,宋、卫、郁。宋国崛起,卫、郁灭亡。晋国真的继续强大,不仅仅是东夷胡人要灭种亡国,大商也不安全。

所以,现在,大商必须团结!在晋国面前半分不能漏出软弱,否则,迎来的就是嗜血的野兽。

“我不去说,你去?”

熊兰在巢康面前脾气火爆,丝毫不会收敛。可以说,这俩老头也是属于那种朝堂宿敌了。只不过,这种宿敌的观念,就只有熊兰一个人有。巢康还真的不乐意有他这个宿敌。

“自然是我去。”

巢康站起来,身有穆穆之容。一言不发,也有莫大威势。

“君有不当,身为臣下自当劝谏。不谏,就是丢了为臣本分。何况,廷尉。老夫再不想要长平君登上君位,那他也是我大商公孙!公室不可辱。更旷论我大商公室乃三皇苗裔五帝传人!”

巢康睁开一双精光四射的眼睛,目蕴神光,他可不是简单的一个文臣!须知,这天下文武不分家。学武需断文识字,才能看懂功法道藏。学文也得习文练字,磨炼智慧。说句不好听的话,当今的天下,乃武夫当国!

说到直言劝谏的勇气,他巢康半分不缺。

“好,你愿意说,那就你去说!”

熊兰阴沉着脸一甩袖子大踏步的走了出去。而巢康则是迈步走向了后宫。他要去问问,君上何以做出这种事情。

与此同时,这件事就像是一场风暴一样席卷了整个朝歌城,顺带着无数的探子朝着国外分奔而去。特别是,晋国!

“公孙!公孙!”

门外响起了熊丹略带急促的声音。熊丹是老师熊兰的长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