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十面埋伏(上)(1 / 3)

淮山的路途走得并不是很顺利。

山上都是自古来的商队靠着人扛马驮,艰难开辟出来的仅供一架马车能通过的山间小路,如若到了通商淡季,一连数月无人经过,这些路便又会被生命力顽强的野草淹没,甚至用火烧,连根拔起,也收效甚微,再加上淮山南的荒坡还经常会有落石飞溅,不仅砸伤过往行人,还会滚落堆积在道路上,阻了前行,甚至造成马匹不慎踩到后跌落山崖。

成霖没有再跟在瑞谚的马车旁边,而且走到了最前面,便于如有不妥,可最先窥得。

阿淼仍旧坐在瑞谚的马车里,而众人皆已知晓她女儿身,虽然还是作男儿打扮,一路上也少了很多攀谈,不由得变得生分客套起来,阿淼也开始有些怀念前些天和他们插科打诨的日子,起码给这枯燥的旅途增添一抹难得的轻松气氛。

至少,比现在和瑞谚同处要轻松得多。

而更让阿淼觉得芒刺在背的,不仅仅是和瑞谚共处一室,还有出发就一直追随着她的那种奇怪感觉,是那双在靖天城外的人群中注视她的眼睛,如影随形地跟着她,一路随着她过来,却一直躲躲闪闪,不肯现身相见。

阿淼想问瑞谚是否也感觉到了,始终也没有问出口。

掀开马车布帘向外看看,山林幽深,溪水潺潺,鸟儿清鸣,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

上山这段路,瑞谚没有再如之前一样假寐,也没有和阿淼说话,只是皱着眉头看着手中的书,却半天没有翻动一页。

阿淼上一次见他这样,是在出发之前,这表情,莫名地让阿淼很不安。

他到底在煎熬着什么?昨晚在竹林小筑旁的衣冠冢,他又为何会在那里?

好几次,阿淼话到嘴边却又硬生生地咽了下去,从嗓子眼堵到了心里,憋闷得紧。

可她又怕他什么都知道了,一旦开口问他,他若是反问她,又该如何是好?

于是在这样的反复纠结犹豫中,队伍到达了山顶。

成霖喝停马车,掀起帘子“王爷,已经到山顶了,大伙儿原地休整一下,日落前就能到沧水地界了。”

瑞谚放下书,见阿淼盯着自己,便道“从上山开始,你看了本王一路了,所为何事?”

原来他知道她在看他。

“王爷,奴婢总觉得,好像有人从靖天一路跟着我们。”阿淼终于说出了自己那异样的感觉,她想,也许是她想太多了,瑞谚大概会一笑而过,或者根本懒得理睬她

没想到,瑞谚却说“连你都感觉到了?可见那人也并非什么高明之辈,不足为惧。”

阿淼还想说什么,只见刹那间瑞谚脸色突变,大叫一声“趴下!”

身体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就被瑞谚一手按到了地上,同时一支弩嗖地一声破窗而入,扎在了马车窗棂上,发出哒哒的声音。

阿淼震惊之余,就听得外面成霖在喊“有刺客,大家小心,保护王爷!”

这时,箭矢如雨点般纷纷射来,阿淼被瑞谚压在地上动弹不得,耳边只有箭雨不断的嗖嗖声,不断地扎在她眼前的地板上,很快,整个马车如同荆棘丛林。

“走!”

阿淼脑袋一片空白之时,只感到瑞谚一把抓起她的手腕,腾空而起,几乎是同时,马车啪一声四分五裂,两匹马儿受了惊吓,一阵嘶鸣,没命地向前狂奔而去。

外面已经一片混乱,一群蒙面黑衣人,约莫有二十来人,都拿着弓弩,将众人重重包围。

所幸这三十名护卫兵都是身经百战,身手了得,他们拿着刀剑一面挡着迎面射来的箭,一面护着瑞谚和阿淼快速往林子里退去。

黑衣人步步紧逼,那箭弩仿佛源源不断,永远射不完。

混乱中成霖靠近瑞谚“王爷,对方是要置我们于死地,这样挡下去不是办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