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大燕公主(1 / 3)

345 大燕公主

眼见卓亦疏出现在此地,众人的反应各不相同,毕风鹤颇为惊愕,但他与卓亦疏素有恩怨,此时见他前来,必然是敌非友,又有星婵儿和安庆仪在一旁虎视眈眈,毕风鹤只得打起十二分精神。

星婵儿则直接说道“卓公子救走了岑参,现在又来了此处,不知意欲何为?”

卓亦疏轻笑一声,也不回答,而是转头看向安庆仪,安庆仪眼见心上人就在眼前,先是喜出望外,而后却是神色黯然,似乎有千言万语要与他说,但最终只是动了动嘴,并未说出口。

眼见于此,卓亦疏轻佻一笑,旋即揽过安庆仪,然后纵身而去。

捉生营出手拦截,却被卓亦疏连杀数人,然后扬长而去。

星婵儿与毕风鹤互相忌惮,谁也不敢贸然出手,只怕自己对付卓亦疏时会被对方偷袭,如此一来,这二人也就眼睁睁的看着卓亦疏远去。

卓亦疏带着安庆仪行至一处空谷之中,两人相对而立,默然无语。

良久以后,终是卓亦疏说道“你还是成了大燕公主。”

当初的安庆仪深信父亲乃是忠臣良将,绝非世人口中的乱臣贼子,为此不惜身入灵山岛,九死一生只为救出颜真卿,让天下人看看安家人的忠义,而如今安禄山起兵造反,卓亦疏本以为她会与父亲划清界限,却没想到她竟然助纣为虐,坦然成为大燕公主。

安庆仪说道“我知道你在河北诸郡的所作所为,何千年就是你杀的。”

“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听得此话,安庆仪心中凛然,旋即长叹一声,说道“现在我也是你口中的乱臣贼子了。”

“安禄山起兵造反,不知害了多少无辜百姓,如今天下大乱,百姓生灵涂炭,流离失所,皆是安禄山之过。”

可安庆仪听后却道“李隆基不理朝政,任用杨国忠这等奸臣为相,这个天下早已是民不聊生,只不过是在用一种假象苦苦支撑,如今之乱只是撕破了假象,这样的大唐,本就不该存在于世。”

卓亦疏听后默然不语,他年纪虽轻,但却经历了大唐王朝盛极而衰的过程,而这个衰落的始作俑者就是李隆基,诚然,年轻的李隆基英明神武,替父亲夺回了皇位,后来自己登基称帝,更是将大唐带至极致,八方来拜万邦来朝,大唐帝国已至盛世,只是任谁也没想到,晚年的李隆基日渐荒唐,好大喜功,已无年轻时的英明,先后任用了李林甫杨国忠等奸臣为相,朝中内外乌烟瘴气,大唐各地民不聊生,盛唐只剩下一个华丽的外衣,实则却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就算没有安禄山,恐怕也会有别人来反抗唐廷。

眼见卓亦疏不语,安庆仪又道“我父亲造反,又何尝不是被逼迫的,他虽手握重兵,但终究不过是三镇节度使而已,与大唐帝国相比仍不可同日而语,安史大军之所以能势如破竹,既是因为李唐王室失了民心,也是因为李家父子勾心斗角,这才给了别人可乘之机。”

此时安庆仪的心思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卓亦疏甚至觉得眼前的她已经非常陌生。

只听安庆仪说道“此次之战,最危险的一战就是潼关之战,我父亲兵临潼关,但身后有颜真卿搅乱河北诸郡,前方潼关天险,高仙芝与封常清坚守不出,无需一年半载,只需月就能耗垮我父亲的大军,但是李隆基竟然因为高仙芝和封常清不肯出兵而斩杀了他二人,临阵斩将本就是兵家大忌,后来他又逼迫哥舒翰率兵出关,直接致使潼关失守,高仙芝封常清和哥舒翰皆是当世名将,却尽数败于潼关,打败他们并不是燕国的大军,也不是李隆基,而是太子李亨。”

卓亦疏听后颇感意外,不知安庆仪为何有此一说。

却听安庆仪说道“高仙芝与封常清被杀,是因这二人据守不出,这本是最正确的决定,但却因此被李隆基所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