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节 截殉应掘井及泉 疏影暗香匪暗动(2 / 3)

。建文帝时,夏原吉先进户部任右侍郎,后充采访使。朱瞻基还介绍说朱棣靖难后,夏原吉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又被提升为户部左侍郎。永乐年间吴浙两地水患严重,地方官连年治理无效。洪涝成灾,百姓流离失所。当年八月,夏原吉奉令前去疏浚吴淞到吴浙等地水患,每到一地立即察看灾情、河道。太湖流域下游地势平缓、河道弯曲狭窄。因此,此地疏浚下游河道(吴淞江、刘家河、白茆河)畅流入海,乃是治理吴浙水利的关键。于是,夏原吉动员两地民工10余万人,日夜奋战,先后疏浚吴淞江等河道,引吴淞江上游之水取道刘家河入长江,重点凿范家浜使之与黄浦江相接。将太湖东部河湖水,特别是浙西来水循黄浦江排入长江,使黄浦江成为太湖主要排洪通道,并因地建闸用以蓄泄。这次通过疏浚不仅改善太湖下游的泄水状况,且改变了泄水的格局,一直延续至今,从而治理了水患泛滥的太湖两地。同时,夏原吉还上书朝廷,百姓受灾饥苦,要求减免灾民税赋,请发赈粮三十万石,以赈济灾民。夏原吉是朱瞻基的老师,朱瞻基也念念不忘夏原吉对皇朝的贡献。1405年升为户部尚书,夏原吉掌管天下户口、田赋、财政等政令,上疏曰“裁冗食,平赋役……广屯种,以给边苏民,且便商贾”。

孙嫔想着朱瞻基介绍夏原吉的情况,又想起在第一次听夏讲课时,夏原吉说女人陪读是违反天规的话,孙嫔当时很是反感。孙嫔想到夏原吉治水的功绩且也常听其授课,竟对夏也肃然起敬了。

“视察江南,师往返数日,多有辛劳!”朱瞻基莞然一笑地说。

“吾等效命于皇朝,莫谈辛劳。吾走数日,谁授学业?”夏原吉笑地问。

“杨荣、金幼孜、王钰等!”夏大学士走后,朱瞻基和孙嫔找过他们。看一眼朱瞻基,孙嫔淡定地说。

“你离皇宫,朝无师乎?非也!”黝黑络腮胡须的吴中,走近夏原吉,故意扑哧笑地说。

“刑部无你黑胡子,也不少矣!”吴中有外号,人称黑胡子。夏大学士清瘦脸冲吴中眉开眼笑地说。

“二人嬉闹,碰面就掐呀?”杨荣挥霍谈笑地说。

“哈哈!人不说不笑不热闹!”吴中笑语暄呼地说“少主拿的啥?”

“王翱捡来一张标语。我皇爷说,截殉帮暗流涌动!”朱瞻基说。

“标语内容?”王钰过来看眼杨士奇地问。

“人殉制是佛风,彻底根除庶民欢!”吴中故意地念。

“我皇爷那次说,人殉虽是佛风,可是祖制,不得更改!”朱瞻基说。

“少主说的没错,陛下在内阁说,本人就在跟前。”杨士奇看一眼孙嫔也笑地说。

“疏影暗香,匪暗动!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疏影稀疏的枝影。暗香清幽的香气。原形容梅花的香味和姿态,后被用为梅花代称。皇帝追查截殉帮匪,匪消声灭迹了。善人是内阁又是首辅,知此事?”王翱冲杨荣笑地问。

“东厂一直没停止,按圣意追查。截殉帮匪活动于庶民中,皇帝很是头痛!”杨荣说。

“是的!”朱瞻基说。孙嫔不知杨荣是否是截殉帮人。杨荣当臣们说话,还有贵夫人当外人说的,都是场面上话。朱瞻基给贵夫人送过信息,昌帅弟第四妾要被陪葬事。王翱等臣称杨荣是善人。孙嫔不知臣们心里的状态,就知杨荣是行善的好人。

“圣谕有本带进,无本请回,朱瞻基和孙嫔可觐见!”昌盛出来传达。臣们一听,冲朱瞻基挥一下手就都回了。孙嫔和朱瞻基随昌盛进了皇帝寝室。皇帝仰躺在榻上,盖被闭目休息,实际不想见任何人。话是昌盛编的。朱瞻基和孙嫔一进来,昌盛说了情况,二位转一圈,就出了来。昌盛送到门口。孙嫔想找蹇义,蹇义正好来要见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